大阳城集团娱乐游戏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第一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十大典型案例和第二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试点名单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4-10]
[ 字体:  ] [分享: ]
沪环综〔2024〕5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自贸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上海化工区管委会:

为调动全社会参与现代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挖掘不同类型“最小单元”基层治理和社会多元共治实践经验,根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沪委办发〔2020〕3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通知》(沪环综〔2021〕206号)的要求,经各单位自愿申报、综合评估、现场审核和专家评审,择优选取了10个实施效果好、示范效应显著的典型案例,以及32家基础较好、具备明确特色创新方向的试点名单,现予以公布,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试点单位要加快落实试点任务和要求,努力培育和形成特色亮点和有益经验,试点成熟后积极争取参选典型案例,试点单位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于次年1月底前由区级生态环境部门或主管单位报送至大阳城集团娱乐游戏。

二、区级生态环境部门或主管单位要加强对辖区内试点单位的培育、跟踪和支持,积极做好辖区内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结合自身实际和需求复制推广有关经验做法、加强资金政策扶持,及时反馈试点工作中相关情况和意见建议。

三、大阳城集团娱乐游戏和市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对各试点单位的跟踪评估和技术帮扶,强化对典型案例的成果总结、宣传推广,并研究给予适当政策鼓励,共同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联系人:周晟吕,电话:18501667640。

 

附件:1. 第一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十大典型案例

      2. 第二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试点名单

 

 

大阳城集团娱乐游戏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4月1日

附件1

 

第一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十大典型案例

 

一、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以智慧管理服务老工业园区绿色转型,以绿色理念打造微碳零排楼宇

(一)主要做法

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将“智慧转型、微碳零排”核心理念贯穿始终,积极探索老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现代环境治理路径。一是创新手段,建立基于“大数据+物联网+BIM+GIS”技术于一体的智慧平台,开发一站式园区“数智双碳”综合管理模块,实现园区绿色低碳智能化管理。二是创新制度,通过开展办公楼宇能源分项计量、拓展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实施厨余垃圾源头集中分流和专项收集等建设微碳零排楼宇。三是创新政策,依托张江专项资金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为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降碳提供政策激励。四是搭建平台,成立“低碳产业专委会”,鼓励企业开展ESG建设,在“遇见市北”APP中植入绿色低碳出行板块推进碳普惠。

(二)取得成效

园区以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区域环境面貌,高能级总部和高科技企业接踵而来,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和高效发展,工业能耗整体下降超过80%,运营的办公楼宇每平方米税收在全市开发区中排名第二。园区践行的“智慧转型、微碳零排”发展经验已辐射带动南通科技城低碳发展,也可为其他智慧型园区或面临转型的园区提供借鉴。

二、上海长阳创谷(三期)依托城市更新引入科技创新带动社区复兴,创新政府、园区、企业、居民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上海长阳创谷(三期)以企业和邻里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园区多元共治模式。一是以党建工作为引领,联合区生态环境局、大桥街道和各企业主体,签署“党建联建”协议,形成生态环保共商机制。二是建立园区开放场景、企业投入建设、政府择优推广的共建机制,如明华电力、快卜等利用园区空间,形成分布式光伏网络;小圾科技自主研发垃圾智能化管理平台,在园区内配套打造AI智能垃圾房。三是以解决民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为落脚点,建立共治机制,如通过园区与居民群策群力,将“边角料”打造成景致优美的顺平口袋花园。四是秉持“无边界,有生活”的开放式园区理念,兼顾企业聚集地和居民后花园等两大功能,加强对园区的区域功能整合,实现园区资源共享。

(二)取得成效

园区探索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是加强园企合作,强化源头防控,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路径。将园区作为“土壤”,培育低碳环保行业的探索者与实践者,并推动企业成果服务于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通过打破园区边界,调动企业和居民等更多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园区环境治理,共享园区发展成果。

三、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支撑资源循环利用,以多源协同服务“无废城市”建设

(一)主要做法

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强化科技创新和多源协同为重点,探索形成“城市矿山”产业的现代环境治理模式。一是优化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一体化”研发管理;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聚焦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二是构建智慧制造体系,着力打通“管”“入”“出”的数据流+信息流+资源流“三流合一”,实现“产生-转移-处置”全流程一张网管理。三是深化“固废不出厂”模式,协同中国宝武各钢铁基地策划“固废不出厂”方案;实施“嵌入式危废管理”;支撑中国宝武编制“无废集团”建设指标体系,逐步构建区域性危废共享处置中心,助力企业间危废“点对点”定向利用。四是强化多源协同治理理念,率先实现利用冶金炉窑规模化处理城市废油(漆)桶,依托钢厂含铁基料实现污泥、底泥等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二)取得成效

企业形成的“固废不出厂”模式每年资源化利用宝武集团各类固危废5000余万吨,城市固危废协同处置模式近三年协同处置各类固危废达16万吨,多源固废协同治理模式既能为产业链上游解决固废处置问题,也能为下游提供低成本的绿色原料。企业探索的多种模式创新对服务“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无废细胞”创建具有重要意义。

四、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精细化管理和“产学研用”联合体机制,实现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协同并进

(一)主要做法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形成了以“强技术、集管控、重协同、汇数据”为特色的现代环境治理模式。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超越”的创新模式和路径;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依托政府创新平台,多项技术创新成果纳入国家或上海绿色技术名录。二是实施精细管理,首创“分煤种分仓计量技术”,对煤耗进行高精度计量,运用智能化信息系统管理“环保日报表”,实施“节能型全天候脱硝”,显著提高机组效率和环保性能。三是探路碳资产管理,率先形成“碳排放、碳交易、碳资产、碳中和”+“碳信用评级”的发电系统性碳管理体系。四是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全员参与环境管理,鼓励员工提出节能减排的改进建议并落实。

(二)取得成效

企业依托技术集成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机组主要技术指标领先于国内外同类型机组水平,与国内前代最优机组对比,每年节约动力煤23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万多吨。同时,“发自于外三,用自于外三之外”的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理念,对构建电力行业绿色技术链起到重要作用。

五、上海英科实业有限公司创新再生塑料“绿色循环经济”

模式,打通“社区分类-网点回收-企业再生-产品销售”路径

(一)主要做法

上海英科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循环经济企业,将现代环境治理理念与企业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一是构建“社区分类-网点回收-企业再生-产品销售”循环经济一体化经营模式,创新打通设备研发、泡沫回收、再生造粒、高值化利用的塑料循环再利用全产业链。二是坚持政企联动共治,协助政府推进“两网融合”项目,在回收再生的基础上延伸至生产销售环节,将传统的“资源回收”过程提升至“循环经济”水平。三是强化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泡沫减容增密回收设备,解决泡沫塑料在回收环节体积大、密度低、回收点分散、运输成本较高等难点。四是宣传资源再生环保理念,发挥好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设置各类展区、打造沉浸式场景,让万物再生理念深入人心。

 

(二)取得成效

企业已具备每年可回收利用15万吨塑料的能力,为应对塑料治理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为推进“两网融合”,已在上海22个站点投放泡沫减容机,设立39个持续回收站点,每月回收100-200吨泡沫,解决了社区和回收站点的资源利用难题。企业构建的再生塑料“绿色循环经济”模式,是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的有力探索,是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共赢的有效模式。

六、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升级

(一)主要做法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积极推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一是积极落实降碳行动,通过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采购绿色电力、碳抵消等践行碳中和行动计划。二是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推出“废弃物零填埋”项目,严选环境友好材料,采用高效的能源回收系统和资源再生技术,设计回收率满足欧盟及相关标准。三是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供应商需通过环境审核筛选,战略合作伙伴要接受企业社会责任深度审核;同时,博世会向供应商发布可持续发展指南,推动供应链节能降碳。四是创新节能减排政策,设立节能基金支持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相关的项目。五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年出版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定期分享优秀案例。

(二)取得成效

企业既是碳中和的实践者,也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作为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将其在碳中和及全球项目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分享给其他企业,并使降碳成为提升其供应链绿色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同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战略,实现产品从采购、生产、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并定期开展数据评估锁定重点减废领域,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形成的经验可以为企业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七、闵行区新虹街道“一网统管”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精细管理提升餐饮、汽修等行业治理成效

(一)主要做法

新虹街道依托“一网统管”和精细化管理制度打造基层环境治理新模式。一是建立多部门联合“微网格”巡查体系,将环保巡查纳入综合巡查工作;建立精细化管理实训基地,制作“负面清单”“可视化模型教学”“标准化操作手册”,提升治理能力。二是搭建“智慧环保数字中心”,融合环保巡查结果、整改情况、物联网预警、PM2.5、TVOC等环保大数据场景应用信息,并探索开发油烟监控预警分析等模型。三是制定实施《新虹街道生态环境治理条块结合、联防联动制度》以及餐饮业、汽修行业和小微医疗机构等领域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楼宇物业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红黑榜”。四是打造新虹新能源产业品牌,建立“质惠”新能源产业联盟。

(二)取得成效

新虹街道探索形成的环保巡查纳入综合巡查工作、环保智慧平台“一网统管”、水绿环境协同治理等经验,有力提升了基层多领域协同治理能力。通过智慧平台和精细化管理体系,大幅提升环保监管效能,有效应对餐饮油烟等市民“家门口”的突出问题。以优美生态环境保障历届进博会,实现了生态价值向商务、会展、旅游等经济价值的转化。

八、长宁区新泾镇绿园八村践行基层环境治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境花园

(一)主要做法

    绿园八村充分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摸索出一条基层环境治理的创新之路。一是营造符合城市绿肺功能的社区型生态空间,结合老旧社区更新改造,因地制宜建设融生态、科普、休憩、科研于一体的乐颐生境花园。二是建立符合基层治理特点的群众性自治团队,生境花园从设计就开始强调社区居民全程参与的重要性,通过挖掘社区热心贤达组建“F4第五空间”团队,协商制定《乐颐生境花园居民公约》,实现对生境花园的日常运维和监督管理。三是吸纳各领域能人贤人实现多元共治,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自然课堂、云端生境等系列讲座和活动,搭建可供公众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体验平台。

(二)取得成效

绿园八村建设的乐颐生境花园已经成为生态品质提升的体验地、人与自然的连接地、社区居民与朋友交流的分享地,是在超大城市社区单元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力实践。通过建设多功能的生境花园,既保护了城市生物多样性,又美化了人居环境,同时,形成了成熟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多元共治体系,其经验对城市社区改造或建设,以及基层环境多元共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九、浦东新区航头镇长达村创新“科技+积分”自治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一)主要做法

航头镇长达村积极探索农村环境治理多元共治模式。一是创新“科技+积分”乡村治理模式,整理归类与村民自治有关、生态环境治理有难度的乡村治理事项,搭建智慧积分平台,激发村民自治活力。二是盘活水资源,打通“断头河”,恢复自然水系;换新水环境,推进岸坡绿带建设,新建护岸、桥涵、滨河步道、公园广场、观景平台等临水景观设施;构建水生态,通过水生态治理系统改善河流水生态和水环境。三是通过河道治理改善灌溉水质,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农业水平,建设长达村“同心园”农业基地,打造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模式。

(二)取得成效

长达村探索的“科技+积分”模式有效激发了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村民上线参与率超过95%,大大提升了庭前屋后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效果。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富有江南水乡景观特色的休憩场所,也有力助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产品绿色认证率达62.5%,年人均增收约3-4万元。“科技+积分”模式已辐射至全镇以及浦东新区,治水福民模式正在镇域范围内推广。

十、静安区嘉里不夜城三期企业中心打造“绿色建材、绿色装修、绿色服务、绿色文化”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新模式

(一)主要做法

嘉里不夜城三期企业中心创新楼宇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新模式。一是制定绿色装修标准,引导租户开展绿色装修和改造,采购节能环保设备,打造超低能耗建筑。二是引入智能化绿色管理手段,开发QLear环境质量管理系统,实现楼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公示、异常响应及应对;依托智能化服务平台Kerry+,建立零废弃物管理系统,实现各类垃圾资源的统一分类交投、收运和循环利用。三是加强绿色低碳联动共建,成立由街道、物业和租户组成的楼务会,有效应对噪声等问题;联合街道打造以再生材料办公家具为特色的党群服务站;通过积分激励等引导租户通过垃圾回收、无纸化办公等践行绿色生活。四是培育绿色文化,利用视频、倡议书、地库墙面宣传画等开展绿色宣传,制作《嘉里不夜城绿色特辑》,记录并传播绿色行动足迹。

(二)取得成效

嘉里不夜城三期企业中心在推进现代环境治理中形成了全周期、智能化、多方位等特色,通过应用现代化手段不断提升楼宇绿色管理水平,依托多元共治和激励机制实现减污降废,利用多种载体培育楼宇绿色文化,为用户提供了舒适、健康、绿色、便捷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并成为推介项目、吸引客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有效实现了运营主体和入驻商户互惠共赢的良性循环。

 

附件2

 

第二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试点名单

 

一、张江科学城张江高科技园区

试点方向:以系统规划健全环境治理多方协作体系,以创新政策推动环境风险防控。

二、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

试点方向:升级低碳世博理念,打造建筑可阅读、服务有温度、街区宜漫步的文创产业园区。

三、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

试点方向:探索制度完善、产业生态、园企共治的园中园楼宇企业环境治理模式。

四、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

试点方向:强化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精细化治理,以落实生产者延伸制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五、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试点方向:建立党政一体的全员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创新源头预防、精准治污和智慧管理模式。

六、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

试点方向:探索以绿色智造推动老厂房全面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七、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试点方向:创新“环境修复+集约化智能化管控”模式,探索建立大型工业区转型开发土壤“修复工厂”。

八、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试点方向:深化“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创新模式。

九、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

试点方向:构建“绿色、零碳、零废”多维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十、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

试点方向:健全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机制。

十一、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

试点方向:搭建多维度平台实现协商共治,创新长效管理机制解决油烟、噪声等民生难题。

十二、浦东新区航头镇

试点方向:数智赋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提质促“两山”转化。

十三、浦东新区张江镇

试点方向:探索环境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强化部门协作与第三方环保服务。

十四、静安区临汾路街道

试点方向:深化党建引领推进社区环境治理,强化数字转型赋能品质社区建设。

十五、徐汇区虹梅路街道

试点方向:健全产城融合区域环境共治机制,深化园区与社区绿色低碳实践。

十六、长宁区虹桥街道

试点方向:以共创共享打造绿色循环国际社区,将自然研习融入美丽街区建设。

十七、闵行区马桥镇

试点方向:健全水源保护区精细智慧管理机制,探索“体育+生态”融合发展模式。

十八、嘉定区外冈镇

试点方向:完善“网格化+环保第三方”监管机制,打造辐射嘉昆太的再生资源与环保产业基地。

十九、松江区广富林街道

试点方向:探索行业部门、属地政府与高校集群环境协同治理新路径。

二十、浦东新区金桥镇碧云社区

试点方向:探索多元化、精细化的国际社区“融”环境治理路径。

二十一、黄浦区打浦桥街道汇龙社区

试点方向:以环境“微更新”,促进生态“可持续”。

二十二、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巴林社区

试点方向:建设“智慧小区”提升环境治理效能,深化环保志愿服务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二十三、闵行区浦锦街道茉莉名邸社区

试点方向:探索“绿色专列”生活垃圾移动分类收运,完善社区绿色共治长效机制。

二十四、嘉定区嘉定镇街道梅园社区

试点方向:建立社区环保工作站服务机制,打造多样化社区自治品牌。

二十五、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

试点方向:创新“治水护河”共治模式,发展清波映村生态经济。

二十六、松江区方松街道泰晤士小镇社区

试点方向:探索居住+文旅混合社区的多元共治模式。

二十七、青浦区金泽镇岑卜村

试点方向:以生态旅游促进“两山”转化,以绿色积分助力村民共治。

二十八、奉贤区奉城镇盐行村

试点方向:探索村委、村民、村贤、村社多元共治的良性互动模式。

二十九、崇明区竖新镇惠民村

试点方向:优化村居环境信息公开和监督模式,探索生态农旅融合发展路径。

三十、浦东新区上海中心大厦

试点方向:环境、能源、健康管理融入智慧平台,建设运营全过程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三十一、黄浦区企业天地5号楼

试点方向:提升楼宇环境治理智慧化水平,健全餐饮企业全过程管理机制。

三十二、虹口区瑞虹企业天地

试点方向:以订立“绿色公约”夯实自治成效,以建设楼宇花园厚植绿色底色。

 

XML 地图